充实的一个月。节前最后一天了,到新的城市、新的公司一个月了,我感觉好像过去好几个月的那种感觉。今天兄弟们都早早撤了,留下几个还在“假装”上班的人,包括我,哈哈。索性就写点东西
9月1日到现在刚好整整30天,也是我去健身房的第30次。没错,我也成了大厂人刻板印象中的一员。我觉得这能反应出这一个月来充斥的跟踪新奇未知和变化。
日常生活的变化(流水账
我的Schedule变了,变得很彻底。
我现在每天睡到8点起床,摸摸索索的走路去健身房,撸撸铁,关于健身这点,主要还是想对冲一下职业久坐和常年面对手机电脑的不健康,尤其是弓腰驼背。在生活节奏产生巨大变化的时候,恰恰就是组建新秩序的时刻,人是一种趋于有序的动物,或者说这就是人性。我们会希望打破一切不确定性,但是不确定性和未知却能带来新的生活节奏、创新等等。
我现在喜欢上健身了,甚至连周末我都会过来运动一下再出门。我觉得健身有一种快感,有一点像是看书,健身还属于比较快可以得到正反馈的事情,在感受到自己身体一天天变化,就有一种莫名的舒适感,健康有形化了。
不过我的态度依然如旧,我不会把它当成作业,反而是乐在其中,我可以边听Podcast边做各种我喜欢做的器械,没有很固定的训练计划,怎么高兴怎么来,但是我依然会认真扫每个器械上的二维码看小教程,也会资讯身边常年健身的人和ChatGPT,看看如何合理的结合自己的情况做搭配。这或许可以称得上一种生活哲学,如果不想做,那么就不要做。
另外就是通勤的变化了。以前通勤开车通常要30、40分钟,通常在车上听听英语播客,但是现在走路十几分钟,基本上不太够听完一集播客,反而改成了练口语了,旁若无人的走着自己的路,练着自己的口语。以前noon break的时候,我都是在摄取资讯+练口语的,但是公司及周边人都太多了,乌央乌央的,也没找到好的地方,所以现在都是看书看杂志,错峰吃饭这点依然如旧。
关于看书这点。这一个月,我看了6、7本书了,这个数字自己现在想想都特别夸张…
我把上海我能找到的比较出名的图书馆都集中去了一遍,也淘了不少书,甚至多抓鱼线下店都去了,这也是我喜欢上海的一点。另外公司楼下就有中信书店可太好了,偶尔可以过去淘书。现在想来,中午阅读也是一个挺好的安排,加上现在阅读速度提升了特别多,可以吸取更多不务正业的奇怪知识。
但是其实反过来看根还是没有变。我现在8点起来到晚上12点睡觉,依然还是精力满满,战斗力爆棚,每天都是感觉能量很满的那种。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态度和节奏去生活去工作,也继续保持自己乐爱分享的风格。
关于这座城市
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,上海很有机会成为第三故乡。我和在上海多年的同学朋友约饭,让我感觉很魔幻的一点是,我在过往的岁月里,在杂志上看过很多上海有名有趣的地点,有一些我都记下来了,我问他们,不知道或没去过。这让我大为诧异,或许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像我一样的心态来到这个城市吧?现在的我周一到周五依然那么“卷”,但是周末的我不卷了,或者说我开始卷这个城市。
游客打卡的地方,我花一个周末就可以扫荡掉了,其他的是开始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。我相信就业机会一定不是唯一留下大家的一点。这里很国际化,很多活动在这里都能第一时间参与。这里人很多,年轻人也很多,大家都有消费力,很多很前卫很个性的人,一起造就了这个城市的基调。
我相信很多人只是把自己当作城市的过客,我觉得这会丧失很多有趣的东西。或许可以尝试去感受这个城市,去生活在这个城市,而不是在这个城市打工。
我第一次体会了去线下听脱口秀,除了椅子硬了一点以外,感觉还是很有趣的。不过我也不太懂,第一次去就去了开放麦现场,希望后面可以去听一些以前觉得说段子比较有趣的人。
也去了晚上9点后的美术馆,人还真不少,感觉人一多就差点意思,以后我想试试早上很早去,比晚比不过,比早看看。
这句话还挺有意思的,虽然我不知道每个人的背景,但是我感觉我在我们Team里应该是学历最渣渣的家伙。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啊,我每次想到都会会心一笑。我从来不是唯学历论的人,我是拿着自己的热爱和别人的工作拼,热爱是我的力量来源!我觉得这句话还挺适合我的。我不属于任何流派,我只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。恰巧今天和我的一个同学吃饭聊到:我相信能进到这里的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很厉害的,不管是能力、学历还是面试能力甚至是运气,我相信并且确信我可以从身边优秀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,我也相信我有东西值得他们学习。希望自己能一直是一个自洽自信但不自负的人,至少目前的我是狂喜的,我可以学习,我有目标赶超。
西岸真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,最早是在一财里看到,Gate M西岸梦中心,当时就是看看图片,但是默默记下了这个地点,确实是一个很棒的地方,这个月我已经去了好几次了,只不过最近有光影秀,人稍微有亿点多了。
来这里也参与了很多活动,我酷爱参与这些活动,希望后续可以再多发掘一些有趣的活动,更好的是能遇到一些有趣的人,能唠嗑的人。
Trae这个活动还挺魔幻的,报名之前我还不是ByteDancer,结果活动那天,我自己刷着工卡进来了,哈哈。就是没得机会搞一件文化衫。
关于这家公司
其实我还是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人骂大厂?至少字节是我待过很舒服的一家公司了,以后再听到有人骂,我可以仔细听听他们到底在骂什么了。我自己瞎想的几点:
工作时长问题:现在没有996了,不过对于有家庭的人,或者追求WLB的人,或许会有一些困扰,这点我倒是能理解。毕竟每个人的耐受度不同,期望也不同
PUA:目前没感觉到,我们Team大家都很不错,老大人也很好。我相信应该有的团队会遇到,这个跟+1应该还是有很大关系的,但是如果对比一下国企或者中小企业,或许不足为道。没遇到自然没有话语权,但是我相信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自上而下的,我相信张一鸣和梁汝波,因为我能从现行的企业文化和规范制度里感受到,我依然选择相信
不培养、纯用:我有听说过这种说法,但是感觉这不应该成为骂的原因。至少社招来说,更多是业务和文化上面的了解和适应,其他的能力正是自己价值的体现才对
其他的暂时没想到了,看了字节圈里的一些moment,不太想再看了。虽然我从来是站在个人的角度,而不是资本,但是我想说其实很多时候还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。跟能力或许也没关系,跟勇气比较有关系,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,为了碎银几两,让自己沉浸在无尽的抱怨和负能量能中,或许是对短暂的生命的不负责任。或许可以考虑下自己有勇气去表达不满,是否有勇气去做出改变?如果有能力可以改变这个场,如果能力没那么大,是可以尝试改变自己。
公司三餐都有,刚来一周我傻傻的,阿姨给多少我吃多少,结果每天都很撑,胖了2、3斤,吓屎了。现在都是狠狠的和阿姨Say No,一半就好,少点少点。算是感受到了大厂的路数了,把公司搞成跟你家一样,你就不想回家(笑。不过升降桌和舒服的椅子还有大4k真的是我的福音,救命的宝贝,腰也好了,颈椎也棒了。
Inspire Creativity Enrich Life。不错的slogan。就是鸭舌帽带完,背包背了,妹子笑出屏幕了,领完就压箱底了。默默流泪。
Always Day 1。这边的价值观倒是和我蛮匹配的。前面断断续续的也说了一些有的没得,主要是还有一小时要关空调了,很闷,写完赶紧跑。不管怎么说最后总得升华一下吧?虽然中午的大闸蟹我没吃到。
写在最后
倒也没想到翻翻相册能翻出这么多随手拍的照片,一个月很快也很慢,写下这些零碎的想法,其实也是为了给未来的自己看看现在的我是怎么想的。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了,但是我却更难记得发生在我身边的很多东西。信息的载体有很多,但是或许只有文字可以让人用更加平静的心绪去记录和接收。
我相信AI时代给我带来的变化,是一种被车撞了的感觉,然后获得一种奇怪的能力。但是仔细想过后,也不知道是因为AI时代的原因,还是我30岁了的原因,还是两者既有。也不重要了,或许我们可以把现在的时代按照一些宏大叙事来说,AI时代,怎么能不Hype一下,FOMO一下呢?但是时代里平凡的个体才是组成这个时代的一切,虽然在宏大叙事里的个人,微不足道,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去追求美好的事物。
最近Nike重拾的广告词能表达同样的意思:Why do it? Just do it. 伟大的背后是平凡的生活,每个人都能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。